Top
首页> 城市新闻 > 正文

点赞“巴山虎哥” 三十年青春守护襄渝线

发布时间:2019-08-01 08:49:21        来源:互联网

1988年19岁的王庭虎刚刚成为一名铁路养路工,在襄渝线条件最艰苦的巴山线路工区,王庭虎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的时间,回首王庭虎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看到的是一个铁路人的初心。

襄渝线的建设在中国铁路史上是一段悲壮的过往,是无数工程兵的鲜血筑就了这条铁路,后期的养护难度也可想而知,这是十九岁的王庭虎刚刚入职时就要面对的。十九岁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可是在艰苦单调工作中年轻的王庭虎迅速成长,从师傅手中接过养护这段重点区段的接力棒,这一接就是三十多年的时间。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王庭虎从一个十九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年纪在变不变的是王庭虎维护好巴山线路段的一份初心。

巴山线路工区有到底有多么复杂,在这12公里短短距离内有整个襄渝线上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还有复杂的坡度区域,建成复杂,养护更是艰难。这段线路的养护有经验的外国专家曾经下过要么报废要么重建的断言。但是王庭虎和他的战友们,不信邪不服输,硬是将这段阎王路从最初的时速15公里先后提速到60公里、90公里,将担心线变成放心线。

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巴山人,王庭虎不仅入职巴山线路工区,更是将自己的户口迁到了巴山,成了一名真正的巴山人。三十多年的工作中王庭虎将铁路养护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因为他知道这个标准只要稍一松懈可能带来的就是出轨、翻车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灾难后果,为了乘客的安全,他把养护检查精细再精细,为了就是列车的安全运行。就是这样严苛的标准之下,王庭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凭目测的钢轨水平度和弯道平顺度堪比精密仪器测量,这除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更来自他对工作的热爱,没有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不可能创造出这样的人类极限。

养护好这段路对得起修路时牺牲的烈士,对得起人们的重托,做一个合格的铁路人。王庭虎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身边的同事更是言传身教,在他的感染下身边的青年工人也成了铁路养护的行家里手。为了让新来的职工了解这段铁路的光辉历史,王庭虎带领他们为烈士扫墓,更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看家绝活传授给他们。三十多年忘我的工作中王庭虎赢得了巴山虎哥这个响亮又亲切的称呼,这个名字不仅是对他三十多年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巴山这块热土对王庭虎的接纳。王庭虎传授过技艺的青年工人很多都走出了巴山段,也有很多走上了领导岗位,对于这些人来说王庭虎和巴山精神带给他们的鼓舞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巴山精神也将沿着襄渝线,沿着铁路不断远行,不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