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原油期貨最後結算交易的三分鐘內,來自原油生產商的巨量沽盤堅持不補倉,希望交割原油現貨;而來自投機客的買家則沒有辦法接收原油現貨,唯有賣出平倉,形成賣盤「一邊倒」;一瞬間的供求極度不平衡,令5月WTI原油期貨價格「飛流直下三千尺」,歷史性的出現「零」以下負值,以-37.63美元/桶做最後結算價。令人震驚的是中國銀行向內地客戶提供「原油寶」金融服務產品,竟然與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西得克薩斯輕質(WTI)原油期貨掛鉤,但交割前夕中銀盤房收工,無人值班看盤,結果兩個多小時後最後交割的奪命三分鐘沒有任何對應措施,任人宰割,令「原油寶」眾多客戶損失高達40多億美元即300多億人民幣!
原油期貨市場價格天崩地陷一幕其實標誌了原油現貨市場極度供過於求。因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橫掃190多個國家、地區,各國封城閉境,嚴格禁聚,家居隔離,企業停工,飛機停航,汽車火車停駛,餐廳商店關門……令全球耗油量前所未有的大幅下降。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4月世界原油需求比去年同期每日減少2,900萬桶,是25年來最低水平。預計2020年世界原油總需求將比2019年每日下降930萬桶,10年來增長「一鋪清袋」。與此同時,全球原油庫存水平已去到85%,快要「滿瀉」。而且約有1.6億桶原油裝在海上油輪「無家可歸」,比2009年世界金融海嘯時更為嚴重。庫存接近飽和加劇了原油價格下墜壓力。
其實這一波原油價格的崩跌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已由增產減價戰點起火頭。雖然沙特、伊朗同為中東伊斯蘭國家,但沙特是由遜尼派掌權,伊朗則是什葉派主政,兩派「水火不相容」。沙特支持「小兄弟」也門政府,伊朗則支持也門反政府叛軍和一些恐怖組織,對沙特安全構成威脅。沙特後面有美國,伊朗背後有俄羅斯。沙特利用自己石油開採成本低,財政儲備充裕的優勢,發起增產減價戰,藉此打擊原油開採成本較高、財政儲備捉襟見肘的伊朗及其撐腰者俄羅斯。豈料伊朗、俄羅斯看透石油減價戰發展下去卻會危害第三方即開採成本最高的美國新興頁岩油產業,美國必然出手制止;所以伊、俄也擺出「奉陪到底」姿態硬撐下去,造成「三敗俱傷」。正是「禍不單行」,油價逐級下滑之際碰上百年不遇的新冠病疫情令世界經濟按下「暫停鍵」。不少經濟學家擔心2020年、2021年不止是「經濟衰退」,有可能是類似1929年的「大蕭條」!所以,作為「工業血液」的國際原油價格行情取決於疫情,短期內絕對不容樂觀!但從長遠來看,世界經濟終究會恢復發展,石油作為不可再生的最重要能源資源在人類經濟活動中的剛性需求是客觀存在,它的價格走勢「道路曲折,錢途光明」!
作者:全國政協前委員、香港期貨教父劉夢熊
通訊:《商道啟示錄》欄目制片人張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