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Big Picture Communication
方方日记一经国外出版,引起轩然大波,从网上到微信群论战不断。
指责方方的说家丑不可外扬,说日记内容有不实之处。维护方方的说日记是自由表达,内容真实、情感真实,无可厚非。
多天来这个事情没想明白,直到我想起了我姥姥的一句箴言。
◆ “别人吃了留名,自己吃了填坑”
我姥姥一辈子生活在东北农村,一天书没念过,要是现在活着有一百岁了。小时候经常在姥姥家住,但姥姥家里好吃的东西平时根本吃不到,只有招待客人时才会拿出来。当时肚子常常吃不饱,对这个非常有意见。但姥姥总是很义正辞严地说:“别人吃了留名,自己吃了填坑”。填坑就是指排泄出去了。昨天晚上在想这句箴言该怎么翻译成英文,想到的版本是“Good food, consumed by guests becomes good name, while consumed by family members becomes shit”,想到这里,忍不住独自在书房里发出了铜铃般的笑声!
笑归笑,但这可是比“家丑不可外扬”还要高的要求啊!不仅家丑不能外扬,为了有个好名声,稀缺的食物都要让给外人!一个裹着小脚的农村老太太,自我要求恐怕比现在说“家丑不可外扬”的人还要高!
这样的道理让一个未受过任何教育的老太太都深信不疑,恐怕足以说明“家丑不可外扬”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根深蒂固。如果用“言论自由”这样的现代西方标准来评判,恐怕其中的鸿沟是太大了!一个是现代西方的权利概念,一个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做人观念,恐怕难以混为一谈。
◆ “宁留名不填坑”、“不扬家丑”深刻的社会背景
要说“宁留名不填坑”,在传统中国社会还真就得这么办。二大爷来帮工,没收钱但吃了顿好饭,在没有金钱、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这起到了一种支付手段的作用。吃的好下次还来,吃都吃不好下次可就难请了。不仅如此,在封闭的族群里,还有群体传播效应。吃得满意,二大爷茶余饭后在村头巷尾一说,街坊邻居都知道了,不仅留个好名声,下次家里有事大家都愿意搭把手。我的天呐!这简直是个征信系统!
家丑不外扬同样如此。基于熟人社会的互相了解,实际上谁家打老婆、谁家孩子不听话,大家都知道,算不得什么丑事。够得上“家丑”标准的恐怕要是核心机密了,哪怕是不经意间泄露出去,也足以让一家人抬不起头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家丑外扬的后果格外严重。抬头全是熟人,躲无可躲,避无可避。一件外扬的家丑,完全可以让一个家庭在当地无法立足,甚至世代蒙羞。真有家庭成员故意泄露给外人,那理所当然是不可饶恕的。
可见,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中,注重名声、不能让家丑外扬完全是有现实合理性的。但这样的观念放在中外交往过程中,就容易失去合理性,甚至按照这样的观念会引起诸多的误解。
不信你看。好饭能留下好名声的前提是客人基本知道你们家的生活状况。饭菜一端上来,不用介绍,他基本上就能衡量出你是不是把他当成VIP来接待。外国人就不一样了。他对你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一无所知,你端上来一盘自己根本舍不得吃的红烧肉,他可能会认为稀松平常,你们家可能顿顿都吃这个。一旦主人好面子,再吹嘘几句,客人甚至不满意了:你们家顿顿吃日本和牛肉,今天就给我吃这个!甚而至于,主人仅仅是因为好面子,把仅有的一块肉招待用了,客人却认为你们家生活富足,席间就提出要向你们家借钱了!
家丑也是。可能我们的社会里习以为常的事情,他却认为很丑陋,比如中国人吃狗肉,小品里拿残疾人开个把玩笑。可能我们的社会里认为是极其丑陋的事情,人家不以为然,比如谁家的女儿未婚先孕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丑的标准和尺度相差很大。
在欧美抗疫问题多多的情况下,方方日记中暴露出来的一些中国问题,我怎么看都觉得还没有丑到让人抬不起头来的程度。
◆ 对外交往应以真实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建立基本的信任
由于中外的社会背景相差很大,宁留名不填坑、家丑不外扬的逻辑最好要考虑情况再适用。因为中外对彼此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都不够了解,只有真实一些,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无论促进全球化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大命题,还是增进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了解、信任,莫不如此。何况,即使你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还是可能会因为社会背景、发展阶段的不同形成误解。最好的情况是,在交往过程中不仅要真实,还要具备根据外国人的逻辑说明原因、解释背景的能力。至于丑嘛,只要是真实的,也不必过于在意。甚至,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是建立信任最好的办法。主动亮丑没必要,但作一个普通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让人只看到美而看不到一点丑,显得高高在上,集“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于一身,会让人觉得不真实,甚至有压迫感。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是出于宁留名不填坑、家丑不外扬这样的考虑,故意扭曲对外交往中的一些信息,或是掩盖一些信息,这很有可能会危及双方的基本信任。我几次来你都好酒好菜招待我,本来就让我觉得你是个大款,偏偏我想跟你借点钱你不借,还说什么命运共同体?我家里天天骂街我都没觉得怎么样,你那里偶尔吵几句嘴都想办法遮掩,甚至把跟我发了几句牢骚的人痛打一顿,你们是不是有什么更大的阴谋?你们为什么不像我们正常人一样骂骂街、发发牢骚?你们还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正常人?
由我姥姥的一句箴言、方方日记,联想起多年来中外交往中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转载自公众号:Big Picture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