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团中央与学校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乡村振兴及帮扶社会实践团(下称实践团)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对其乡村振兴的发展以及新农村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农村扶贫模式展开为期一周的调研。
实践团成员到达澄城县后合影
实践团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本次调研重点,实地考察了澄城县西河村、尧头窑黑瓷非物质手工文化遗产园区、郊城堡、澄城县郭家庄村樱桃基地、澄城县庄头镇永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考古基地、大峪河水利风景旅游区等地。重点调研探寻了澄城县精准扶贫、农业发展、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果。
7月24日,15名实践团成员满怀热情与信心,到达渭南市澄城县,正式踏上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征程。到达驻地后,实践团首先召开了全体会议,明确了此次实践活动的方向和目标,并由安全员向全体成员强调安全问题。紧接着实践团就来到第一站西河村开启此次实践活动。
实践团召开全体会议
实践团成员向村民了解扶贫相关信息
7月25日—26日,实践团重点来到尧头窑黑瓷非物质手工文化遗产园区和郊城堡“澄城刺绣”传承人家中进行调研,了解了非物质手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与当地非遗文化手工艺人和相关负责人的交流,实践团了解到了澄城县非遗产业发展采取了“互联网+”模式、家庭作坊模式相辅相成的独特发展方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澄城县成功实现了经济模式的转变,通过振兴传统手工工艺和充分发挥“非遗力量”的重要作用为澄城县扶贫的新助力。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并发展非遗产业,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使更多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人双赢。
黑瓷手工艺者展示成品并介绍黑瓷烧制过程
“澄县刺绣”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讲解刺绣文化
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解澄城县农业扶贫发展以及“互联网+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相关情况,实践团于7月27—28日先后来到了澄城县郭家庄村樱桃基地和澄城县庄头镇永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这里,成员们不光参观见到了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更通过与合作社成员交流等方式了解到了新农业发展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澄城县农业发展以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创新创业产业孵化园也为澄城县农业发展供给了新兴力量。同时,实践团成员也进一步明确了作为大学生“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使命与责任。
郭家庄村委会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近两年的发展情况
永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技术人员向实践团成员讲解樱桃苗的培育过程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两天,实践团重点调研了澄城县第三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前往了大峪河水利风景旅游区和尧头镇全家村的光伏发电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团成员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水库改造、光伏发电,澄城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牢牢守住“不能为了一时的金山银山而失去绿水青山”这一底线,不光实现了产业转型,同时也打造出了国家级4A风景区,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的转型提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结合,收获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精准扶贫三重效益。
大峪河水利风景旅游区景观
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光伏发电站
7月31日,实践团组织召开了总结会议。至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乡村振兴及帮扶社会实践团为期7天的调研学习活动以按计划圆满完成。
实践团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从三方面入手,采用一系列科学的调查方法,使得此次调研取得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