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昶砚:著名文物鉴定专家,高级文物修复师、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文物标本博物馆特邀研究员、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鉴定评估工作站主任、臻古(北京)文物鉴定中心专家组组长、中华文化促进会文物与传承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先后发表和出版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盛昶砚谈中国书法与绘画》,中国商务出版社《文物鉴定家盛昶砚先生专访全集》,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玉文化简史》,北京图书出版社《盛昶砚谈收藏》及云南科技出版社《中国银元鉴定与发展史》等专著和数百篇专业学术论文。
大众口中的“袁大头”是何物?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银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或“袁头币”。
“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民国三年版的上方为“中华民国三年”,民国八、九、十年版的为“中华民国X年造”;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等字样,后几种上方分别有“每二枚当一圆”、“每伍枚当一圆”和“每十枚当一圆”的字样;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袁大头银币官版的成色为89.1%;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另外,还铸有少量工字边和花齿边。在该系列币中,民国三年、九年、十年等一元币较为常见,民国八年的则较少些。但是,在民国三年的“袁大头”中,袁世凯“签字版”则出类拔萃地被收藏爱好者所钟爱。一类是民国三年天津造币厂试铸的意大利籍雕刻师的英文名缩写 “L.G.”;另一类是袁世凯的左侧面像后颈部位的签字版(大写英文L·GIORGI)。以上两类均为样品币,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中圆(签字版)
追溯“袁大头”的来历,要先从中华民国的发展历程谈起。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天津造币厂先后铸制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黎元洪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共和纪念币以及北洋军阀币等,而四川造币厂则开铸大汉银币,至民国三年1914年1月停铸,而后民国政府公布《国币条例》,仍以“圆”为单位,铸制袁世凯头像银币,流通全国。1927年北伐胜利,改铸一面孙中山、一面帆船的银币,从此,外国银币被淘汰,“袁头像银币”和“孙头像银币”广为流通。后北伐胜局已定,国民党政府复都南京,政府停铸“袁大头”,改以民国元年版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旧模,略改英文币名,俗称“小头”,交杭州造币厂试铸。
1933年3月,国民政府正式下令施行“废两改元”,实施银本位币制,由上海中央造币厂开铸“船洋”,至此,银两货币制度终告消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也自行铸制发行了“红色”银币。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颁布新币政策,发行纸币,禁止银币现洋流通,银币开始退出货币流通领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银币完全正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民国银元主要分为“孙小头”和“袁大头”
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七钱三分。 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时,都用钱庄的“庄票”。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这里的“白”就是指“银元”而言。
民国二十三年孙中山像背帆船壹圆银币
目前市面上普遍流通的袁大头的版别:中华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
“袁大头”银元共铸有4个年号,即中华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
共同点:正面均为袁世凯五分侧面像,上列纪年,背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系结带,中铸“壹圆”二字。
不同点:
1、纪年字书不一“中华民国三年”为6字;“中华民国八年造”、“中华民国九年造”、“中华民国十年造”多出一个造字。
2、同一字书写不一。“中华民国三年”的“民”字有点;而“中华民国八年、九年、十年造”的“民”字均没有点。
3、钢模制版国别不一。“中华民国三年、九年、十年”银元钢模为本国制版,而“中华民国八年造”,银元钢模为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代制。
民国九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
4、正面内边齿暗记不一。国内制模的“中华民国三年、九年、十年”的正面内边齿有暗记,且一致;而英国制模的“中华民国八年造”正面内边齿没有暗记。具体区别在于:正面内齿是一粗一细。国内制模在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少“一”细齿,而英国制模却有这一细齿。
民国十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
5、外边齿不一。“中华民国三年”银元既有直线边齿,又有T字边齿,还有鹰洋边齿;而“中华民国八年、九年、十年造”银元只有直线边齿。
袁大头直线边齿
“袁大头”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类版本区别,主要体现在“中华民国三年”和“中华民国八年”、“中华民国九年”、“中华民国十年”其中的细微不同之处。
①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的版别
1、普通版: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袁大头”在天津造币总厂首先开铸,其后广东、南京、湖北、甘肃诸造币厂陆续开铸。汉字书写规范,嘉禾美观有序。铸期甚长,流通最广。其边齿有185道及170道直线边齿之分,后者为“三年”新版。其突出特点是,正面袁像肩章五星制模较浅,易于磨损。
2、O迹版:此币是“袁大头”较少见的一种,可说是千里挑一。该币主要是某造币厂为区别于其他厂所造之币,在嘉禾图案中设一“O”型暗记,即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型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型圆圈,故称为O迹版。另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其他版大都呈封领;二是袁像肩章较宽,五星比较突出。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O版三角圆
3、粗发版。此币也是“袁大头”中较少见的一种。该币正面袁像头发较粗。长短(相对地讲)不一,似有小小的波浪,不像其他版别,袁头有较明显的弧线。背面嘉禾图案同其他版别也有明显的不同,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相交“8”的结花,而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好像是用塑料包住花根的、独立的一束嘉禾。这一特点也是区分粗发版的重要一环。
4、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嘉禾中间铸造的壹圆二字的圆字,第3笔及第4笔相连,形成一个“△”,故称为三角圆。其嘉禾叶、穗纤细清秀。正面袁像肩章没有条纹,而五角星却高凸明显。有文载,该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满足西藏人民的用银习俗由甘肃兰州造币厂而铸造。其实误也,甘肃兰州造币厂于民国28年(公元1939年)11月1日即停产并将部分机器,分拨成都造币分厂使用,已不具备造币条件。
5、开口贝版:此币即甘肃版“袁大头”。该币背面嘉禾中间铸造的壹圆二字的“圆”字,第9笔及第10笔(圆内贝字)没有连接,形成缺口,即称开口贝。其嘉禾叶、穗粗壮饱满。正面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而五角星却显平直。另外,袁像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极短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点是其他版别所未有的。
6、甘肃加字版:此币系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所铸,但仍沿用民国3年版的旧模,在正面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二字,标明是甘肃兰州造币厂铸造。铸额不多,仅数万枚。该币特征除在正面袁像左右加“甘肃”二字外,余均与开口贝版相同。
7、签字版:此币为天津造币总厂的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的签名缩写。俗称“签字大头”。
8、T字边、鹰洋边版:此两种币为天津造币总厂的试铸样币。该币正背面均与流通的袁像嘉禾银元相同,区别在于边齿不同,前一种为T字边齿,后一种为鹰洋边。其真品为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可遇而不可求。
②中华民国八年造“袁大头”的版别
此年的袁大头由英国伯翰造币厂代制钢模,同其他的“袁大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在下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形成一粗一细边齿,而无一空档(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档)。该币从背面比较,找不出明显的差异,而从正面的汉字来看,却有多种版别。
1、普通版:此币称为普通版,主要是从正背面汉字来讲,“中华民国八年造”7个字及“壹圆”2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没有一字变异。嘉禾规范有序。流通较多,较普遍。
2、牛连口造版(短牛尾造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造”字书写不规范,“造”字的第3笔是一竖从第4笔的一横向下伸出(本不应伸出),形成了一个“牛”字,几乎同“口”相连,故称为“牛连口造”版,由于“牛”字下伸较短,故也可以称为“短牛尾造”版。
3、连口造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造”字书写变异,把“造”字的第3笔的一竖,从第4笔的横向下伸出并同“口”字连接在一起,故为“连口造”版。
4、缺口造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造”字书写有误,把“造”字的“口”少写了上边一横,形成一个缺口,故称为“缺口造”版。
5、竖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年”字与当时的书写习惯有别,把“年”字的第4笔的“点(丶)”写成了“一竖”(按现在汉字书法讲是正确的),故称其为“竖点年”版。值得注意的是,竖点年版的“造”字书写也比较特别。“造”字的“口”书写地很扁,极像一个死心口。该版币也是比较少见的一种。
6、反7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年”字书写有误,把“年”字的第4笔的“点(丶)”写成了反“7”,形成了反7点“年”,故称为“反7点年”版。该版币同普通版相比较为少见。
③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的版别
1、普通版:此币图案同其他版的“袁大头”相比,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纪年作了改动,汉字书写比较规范,符合普通版的特点。但从袁像看,也有细微差别,就是袁像衣领前后均没有封领。其他版别也有袁像衣领前后未封的,但汉字书写却有变异。该币铸额较多,流通较广。
2、大耳版:此币同“中华民国九年造”普通版相比,袁像的耳朵特别大,故称大耳版。其特点是:(1)耳朵内外线相连,其他版别是外连内不连。(2)耳朵内的一条竖线较细,并且悬中,不连上下耳边,其他版别耳内竖线较粗,而连接下耳垂。(3)耳朵很像一个阿拉伯数字的美术“9”字。另外,袁像衣前后为封领。该币比较少见,其价格比普通版要高数倍。
④中华民国十年造“袁大头”
从正面汉字书写来区分,主要有三种版别:
1、普通版:此币同其他版别的“袁大头”银元图案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纪年作了改动,其“中华民国十年造”7字及“壹圆”2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比较规范。该币铸造量较大,流通较广。
2、7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十年造”中的“年”字书写不够规范,把“年”字的第4笔“点(丶)”写成了阿拉数字的“7”。故称“7点年”版。该币铸额较少,较难收集。
3、竖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十年造”中的“年”字,书写不符合当时的习俗,把“年”字的第4笔“点(丶)”写成了“一竖”(按现在书写方法是正确的),故称为“竖点年”版。该币铸量较少,是银币爱好者较难寻求的一种。
袁大头的鉴别
盛昶砚指出,近年来收藏品市场上“涌现”出了多种银元仿品、特别是“假袁大头”,其制作方式和工艺不惜以精工制模,以真银浇铸,以假乱真,使入道者防不胜防,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为了“袁大头”而稀里糊涂成了“冤大头”。所以,收藏者在收藏之前首先要练好“火眼金睛”,盛昶砚为大家总结“秘籍”如下:
(一)看色泽:
真银元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量的银元,色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低的银元或假银元,色泽暗淡,含红铜的银元带微红色,含黄铜的银元带微黄色,含白铜的银元带微青色,含铅的银元带灰黑色,含锌的银元带青灰色。
(二)听音韵:
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含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元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铝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
(三)掂重量:
正常银元多是用88%左右成色的白银制造的,其标准重量为26.8克。鉴定中若熟知银元的重量,用手掂试很容易判断真银元与铜、铅、锡质假银元的区别。如遇到用手掂到可疑的银元要秤其重量。凡低于25.6克的,应疑是经过加工的劣质银元或是假银元。
(四)看包浆:
银币的包浆实质上是银币表面自然氧化后所呈现出来的光泽与肌理效果。银币表面长时间与大气、水分等物质相互作用,与织物、皮肤等物质相互摩擦,其表面所产生的光泽与肌理效果,润泽、自然,体现银币质感之美,被内行称为“包浆”。
收藏“袁大头”的建议
盛昶砚表示:目前,在收藏市场上,银元以民国“袁大头”、清代央版龙洋最为常见。按铸造年代,关注度最高的可以分为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等版别。其中,正面为袁世凯侧身大头像,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的民国五年版铸造量较少,市场价格较高。再一个就是,正面为孙中山侧身头像,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的孙中山像壹圆开国纪念银币。
总之,收藏“袁大头 ”首先要了解民国银元的制作工艺和流程,掌握不同版本的特点,综合重量、声音、质地、工艺、包浆等多方面因素全方位判断。其次,要了解市场,知道那种版别比较常见,哪种版别相对稀少,市场价位是多少,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最后,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摒弃“捡漏”心态,不忘初心,让收藏变成丰富我们内心文化涵养,愉悦心情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