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焦点关注 > 正文

十堂课11季丨知识宇航家×诺贝尔瓷砖助力设计师升级设计思维

发布时间:2021-11-10 18:05:55        来源:互联网

摘要:十堂课,设计师的第一课堂

第11季 · 我们专注升级设计思维

2021年5月18-20日,亚洲设计艺术十堂课第11季在杭州开课,近500位设计师同学共聚一堂。六位杰出设计师者+一位资深传媒人,以丰富的经验为依据,以深邃的哲思为指导,为大家升级设计思维。

接受杰出师者的思维洗礼

- 师 者 -

王受之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奠基人

美国设计教育权威学府ACCD终身教授

上海科技大学创艺学院副院长

- 课 题 -

《设计与前沿技术》

十堂课师者王受之,一座移动的设计知识宫殿,怀着推动中国设计教育事业的初心,不止一次登上十堂课的讲台。每一次授课,他都给同学们带来新的知识和感悟,孜孜不倦。在此,万分感谢王受之老师。

第11季,王受之老师带来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尖端科技将如何影响设计?设计师又如何更好地发展?

- 师 说 -

在过去,设计是“一劳永逸”的,而今日则是令人兴奋的。

设计师介于乌托邦和遗忘之间。如果我们继续专注于较小的美学问题,那将会被遗忘。

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技术、AR/VR等都将为产品的功能开发和制造,开拓无可估量的空间,这些无疑对于设计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

自从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工业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朝数字化技术跨界发展,一方面从人工智能和产品设计交融的新思路上突围。

我们不应该只是用前沿技术改变产品,而是要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因此未来设计将变得更加真实,设计要求回复到简单性、真实性。

 

- 师 者 -

孙天文

上海黑泡泡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

2010年是世博会上海馆总设计师

- 课 题 -

《设计的质疑》

- 师 说 -

如果说设计所传达的内在信息是设计的深度,那么选择具体传达什么信息就是设计的高度。

一个思维框架,在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世界维度的同时,还会遮蔽我们的认知。采用多个视角来评判事物的价值,这是打破“知识的诅咒”最有效的方法。

设计只有摆脱一切不必要的设计语言,并把内容压缩至极限,才可能产生情感共鸣。因为设计是设计师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设计本身。

- 师 者 -

柯卫

CHIASMUS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

同济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 课 题 -

《设计思维》

- 师 说 -

创作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而是理念的条框。

在细微处,要有自己齐全的结构和创造,才有做大作品的可能。好的住宅需要解决人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室外该有的透气空间和缓冲空间绝不能少,这才是人们生活中豪华和奢侈的东西。

房子是我们身体对外的延伸,也是自我,是一个渺小的世界。

建筑和生活是一样的,要学会寻找那与众不同的1%,真正有创意的东西,不管是做旧的还是新的都是有创意的,把旧的东西重新解意,就是一种创意。

   

- 师 者 -

胡伟坚

全球酒店设计第三CCD郑中设计总裁/管理合伙人

- 课 题 -

《设计的变与不变》

- 师 说 -

我们的现代生活是从西方社会借鉴过来的,在设计上,西方有完整的体系,占据话语权。但是我们东方也有东方的智慧。怎么把东方的智慧融汇到西方的体系中,是我们想要做的。

在做酒店设计的时候,更多时候我们要思考一些“设计以外”的东西,从文化、精神层面思考,如何逐步回归生活场景。

在作品的落地期间,其实是设计的继续设计。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还有内部空间、家居、装饰物,甚至门把手这些微小细节。学会感受建筑、感受自然,才是做好室内空间的养分来源。

- 师 者 -

庄子玉

BUZZ主持建筑师

- 课 题 -

《从形式到叙事的中国性探索》

- 师 说 -

建筑有一种相对的永恒性,但最终是非永恒的,而建筑师的工作就是认识这些流动性背后的本质。

因为发源于相似生活境遇、蕴藏于文化血脉中的那一份心照不宣:境遇有别,但我们都有过同样的思考,同样的感怀。

正是这种“遥远的相似性”,连接起了古往今来当地所有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它们最终集结在一起,凝结成了超越时空的“文化“,成为永恒。

不依附于符号,不被概念绑架,从无符号化的归属,所有东方、西方、传统、现代的元素,都是基于当时、当地的社会人文下的审美。

 戴蓓TALK

“设计之外·生活之内“

为了丰富课程内容,第十一季设置了一个新的环节:戴蓓Talk论坛。

资深媒体人戴蓓对话柯卫、沈雷,展现两位设计大咖在设计之外的另一面,让同学们了解到他们的灵感来源、他们的设计心路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

- 特邀分享 -

沈雷

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兼设计总监

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设计硕士

- 主题 -

《内建筑的方式》

- 师 说 -

大家每天都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建筑,从图纸模型到城市贫民窟的生活方式,我们都要去研究。我从事了将近26年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或许社会上过多约束的规范,都在限制着设计师的创新能力。

然而即使困难重重,依旧不能停止创新的脚步。这点对建筑行业至关重要。有一类人习惯适应世界,有一类人坚持让世界适应自己,进步更多来自于后者。

在十堂课开启思想探索之旅

十堂课走到第11季,知识宇航家以传播思想为初心,邀请了85位师者,大约1万个同学一起成长。第11季是十堂课新篇章的开启。知识宇航家创始人、广东美术馆理事柯丽敏,在第11季现场致辞:

我们有共同的密码,因为设计,因为艺术,因为求知,因为探索。学习是一种救赎,学习是一种投资,学习是让当下照亮未来的最好的方式,学习是对孤独的安放,学习也是打开生命视野的窗帘,苏格拉底说知识是美德,感谢所有师者和同学的薪火相传。感谢十堂课知识伙伴诺贝尔瓷砖。知识宇航家将在设计、美学、品牌等维度助力个体成长和企业增长,提供思想课程,美学游学,人物事件IP打造,文创美物的文化中产垂直平台,感谢团队。

柯丽敏 - 知识宇航家创始人 / 广东时代美术馆理事 

感谢十堂课知识伙伴诺贝尔瓷砖

刘兵毅 - 诺贝尔集团助理总裁 

结语

作为2021年的开篇之作,十堂课第11季给予了同学们最好的设计思维。它如同一颗种子,将在某天,结出成功的果实。

而这只是十堂课准备的一部分礼物。接下来还有:第12季文旅设计、第13季设计实战、第14季设计美学。

期待与您继续航行!